澳门赌场

图片

  您的位置:首页>刘光鼎>纪念文章
万里山海踏歌行
发布时间:2019-04-03 来源:中国经济网 【字号:  

  刘光鼎,澳门赌场院士,我国著名的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学家。1929年出生于北京,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现任澳门赌场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海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岩石圈委员会主席。

  “七五”期间主持国家攻关项目“寻找大油气田的理论与方法技术研究”;“八五”期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重大项目“陆相薄互层油储地球物理研究”;1995年开始担任攀登计划B85—34项目首席科学家;2001年提出“中国油气资源的二次创业————前新生代海相残留盆地”。1982年因“中国海地质构造及含油气性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93年主编的《中国海区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及专著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98年“金矿找矿选矿中几个关键理论和技术的应用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一席话改变人生

  “爱国就要报国,报国就要急国家之所需,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

  1948年,刘光鼎进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并于同年9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亲身经历了新中国的诞生。

  1951年,北大物理系领导任命刘光鼎为队长,带领10个同学去陕北实习。在此行的第一站西安,以前对石油知之甚少的刘光鼎,了解到石油是工业的血液,经济的命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基础。急切期盼祖国强盛起来的他,深深地被石油的魅力吸引了。

  关键的改变发生在铜川的一个夜晚。那天晚饭后,指导实习的我国著名石油地质学家陈贲找同学们谈实习体会,希望他们投身到石油勘探中来。

  50多年过去了,陈先生当晚的话依然刻在刘光鼎心中:“一个国家要发展,就要全方位的强大。要国富民强,不能没有石油,石油是国家经济的血脉,没有石油就等于贫血。”

  这番话让刘光鼎思绪万千:“爱国就要报国,报国就要急国家之所需,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再说,没有石油,原子弹谈何爆炸?”由此,刘光鼎的全部心思从原子弹转向了石油。

  有了新的人生定位,刘光鼎立即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地震勘探是寻找石油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是寻找石油的必修课,也是他进入石油行业的“第一步”。不过这个“第一步”,可不是很容易就能走好的。

  野外地震勘探异常艰苦,脚陷黄土,面打风沙,还要扛着沉重的炸药,拉着胳膊般粗细的电缆……,象牙塔里的专家学者们,每天都累得腰酸背痛。傍晚从野外回来,已经筋疲力尽,鞋没脱,被没盖,啃着馒头,歪在床上就睡着了;没翻身,没动弹,甚至连梦都没力气做,天就发白了。一咕噜跳下床,揉揉眼睛,脸没洗,蓬乱着头发,滚滚黄尘中,瑟瑟寒风里,他们又向着新的勘探地点出发了。

  很苦、很累,不过刘光鼎心中明白,以地球为实验室,就得克服困难;也只有克服困难,才能换来成功和乐趣。刘光鼎更感到很幸运,因为他们实习的地震队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地震队,其组建者正是当时我国“地球物理三剑客”之一的翁文波。在这位“剑客”身边,刘光鼎受益多多,对地震勘探技术操作有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认识。从测量到钻探,由重力而地震,刘光鼎一下子走出了“象牙塔”,理论知识和实践第一次有机结合起来。

  两探海初尝胜果

  “我们在渤海捞了一条"大鱼",我们已经听到海底石油哗哗流淌的声音。”

  1952年,刘光鼎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北京地质学院参加建院工作。不久,为迎接前苏联专家到校讲课,他被派到哈尔滨学习俄语。本来9个月的课程,可刚过5个半月,他就因来教授地震勘探的专家已到校而被紧急召回。为了做好翻译工作,在苏联专家上课前,刘光鼎生生地把俄文教材全部背了下来。后来,这本教材经他翻译成中文并出版。

  1953年初,“地球物理三剑客”中的另一位“剑客”————傅承义院士,应邀到该院主持物探教研室工作。傅先生更是鼎鼎大名,当时美国和前苏联的地震勘探权威都曾说过,他们是看过傅先生的论文才开始搞地震勘探的。从这位“剑客”身上,刘光鼎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更学到了终生受益的“严格、严谨、严肃认真”的“三严”作风。

  谈到傅先生,刘光鼎充满了崇敬,“他孤身一人从南京到北京后,就不知疲劳地给我们讲课,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磁力勘探、电法勘探等理论知识全讲了。后来,我们开始边学习,边写讲义为学生上课。傅先生整晚不睡觉,一字一句地修改我们的讲义,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

  这个时期,刘光鼎对各种勘探方法都有了系统的知识,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他还旁听了许多著名地质学家讲授的各类地质课程,如饥似渴地学习普通地质学、结晶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和大地构造学。结合陕北的实习,他有了一种“顿悟”的感觉,恨不得立即把掌握的知识应用到为祖国寻找油气的实践中去。这样的机会不久就来了。

  1958年10月,刘光鼎接到通知,让他去青岛海洋研究所组建海洋物探队,并任队长。终于有了走出教室去“实战”的机会,但他也有些许的忐忑,因为毕竟是海洋。当时,我国海洋地质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海洋勘探更是一片空白。

  一个月后的青岛。“金星号”调查船驶出码头,航出新中国海洋地震勘探划时代的第一条测线。在船上,望着烟波浩淼的大海,刘光鼎心跳加速,热血沸腾。然而,神秘莫测而又难以驯服的大海立即给这位心比天高的年轻人上了一课。

  作为震源的手榴弹在海面爆炸,溅起数十米高的水柱。而地震仪上,一片混沌,没能显示出哪怕一点点的结果。地震仪再次改装,检波器再设法密封,手榴弹震源换成炸药包,同样没有结果。药量试验,炸药沉放深度试验……千方百计之后,“固执”的大海还是没有反应,现实依旧残酷。

  刘光鼎望海兴叹:科学光凭热情是不够的!然而,他并未沮丧,更没有放弃。这次“失败”的勘探,让他基本摸清了海洋物探难点,知道了我国在这方面的欠缺。恰在此时,机遇再次垂青于他:1959年,既懂勘探又会俄语的刘光鼎被选派到前苏联考察海洋物探。

  在前苏联的短短几个月里,刘光鼎眼观耳听心记,认真地参与、学习、思考着地震勘探的全过程,生怕错过任何一个技术细节。1960年初,他掌握了第一手海洋物探知识,满载而归。

  1960年的再次海洋物探,刘光鼎带领北京地质学院的一批同学在海上力战风浪,研制仪器设备,开展试验工作,终于获得了有效地震记录。作为技术负责人,刘光鼎欣喜若狂。“1960年秋有了记录,出了结果,那种兴奋无法言说。”近50年了,刘光鼎兴奋之情依然溢于言表。中国海洋物探事业由此进入了收获的季节。

  1965年,海洋地质研究所组织会战,在渤海地区开展大规模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综合调查。10月底,刘光鼎带领的一班人圆满完成任务。此次勘探成果,被评为1965年国家科委重大成果。“我们在渤海捞到了一条"大鱼",我们已经听到海底石油哗哗流淌的声音。”刘光鼎说。

  中国海洋地质勘探开始了一个新时代!

  十年壮志成现实

  “我一直都在为国家干事,我要站在国家的高度……”

  1966年6月,刘光鼎带队完成长江中游的地质调查任务,返回到当时的单位南京海洋地质研究所。此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以往的平静被打破了,36岁的刘光鼎成了反动学术权威。站在批斗台上,头沉沉的,腰酸酸的,但他牵挂的仍是那些刚刚获得的数据,那些躺在抽屉里的资料。

  那段日子里,惟一能让刘光鼎欣慰的就是和良师益友朱夏住隔壁。一天,劳动改造中,朱夏悄声对他说,“我翻译了一些东西,回头想办法送给你,帮我改一改。”刘光鼎当时就愣了:朱夏在瑞士留过学,精通英、法、德3种语言,中文也比自己棒,又是学地质出身,自己哪能有能力帮他改稿子呢?

  第二天,天黑的时候,朱夏把报纸包着的一摞稿子塞给了刘光鼎,然后转身走开。回到牛棚,刘光鼎迫不及待打开纸包,厚厚的《板块构造的岩石记录与历史实例》映入眼帘。刘光鼎顿时明白了朱夏的良苦用心,这是叫自己学习啊!朱夏期待的是地质与地球物理的结合!

  不久,为防止他与别人“密谋”,刘光鼎被关进了单间牛棚。与世隔绝的环境成了他学习知识的最好“课堂”。板块构造、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刘光鼎一边如饥似渴地读着手稿,一边思考着:板块撕开或关闭大洋,抬升山脉,板块活动描绘着整个地球的形成演化、改变地貌景观,形成矿产资源的……刘光鼎豁然开朗:研究海洋地质,寻找石油,岂能不学“板块”?要找到石油,要搞海洋地质,就要把地质与地球物理结合起来。

  爱思考的他又想起了那个富有哲理的小故事: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儿子,大儿晾布,小儿卖伞。老太太爱儿心切,阴天为大儿不能晾布着急,晴天为小儿不能卖伞忧虑。“老太太没想明白呀,她应该在晴天为大儿能晾布而高兴,阴天为小儿能卖伞而欢喜,她怎么就不会把不高兴变成高兴呢?”刘光鼎很乐观。

  牛棚这座“第二大学”,为刘光鼎以后的学术成就进一步奠定了基础。除了学习板块构造等先进地质理论以外,他勤于思考,笔耕不辍,写出了《海洋底的探测技术》、《大洋洋脊》、《海底横向大断裂》、《大洋盆地演化》等一系列文章;此外,还完成了两本书————《海洋地球物理勘探》、《太极拳架与推手》。

  1970年,曙光初现。一天之内,被“闲置”在南京的他收到了两封同样内容的电报:速来湛江,否则一切后果由你个人负责。此时,南京海洋地质研究所已经迁往广东湛江,并改名为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

  不客气的电报内容,让刘光鼎很不愉快:你们都走了,把我丢在这里。现在到了非我不行的时候,又强令我速来。我是你们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吗?转念间,他开始为自己的斤斤计较脸红:祖国需要油气,祖国需要我去工作。我怎么能计较个人的得失呢?

  “大海扬帆天地阔”,刘光鼎再次踏上进军海洋的征程。半个月后,急待他解决的无线电定位问题圆满解决。勘探船立即下海,开始了北部湾的地球物理调查。但是,随着问题的解决,刘光鼎再次被“晒”在那里,无人理睬。

  “光阴默默催人老,几时凯歌壮志酬?”没有分配,没有邀请,更没有任命,刘光鼎结束了无事可干的局面,去了地震队。地震队有自己的编制,待船靠码头,大家各回寓所,只有刘光鼎无处栖身。扒开甲板上一堆堆的电缆,脱下衣服拍打拍打,稍稍清洗后,他就在一团团的电缆中酣然入眠。

  再提起这些往事,刘光鼎说,“这都无所谓,我一直都在为国家干事,我要站在国家的高度,没有时间去想其他的事情,我忙还忙不过来呢!”

  此次北部湾地质与地球物理调查意义重大,它为中国海洋物探事业取得了全面的典型经验;提交了7份调查报告,不仅发现了涠西南大型背斜构造,还为以后渤海、南黄海、东海陆架、珠江口、北部湾、琼东南等6大近海沉积盆地的发现奠定了基础;解决了“过河架桥”的技术方法问题,使中国海洋勘探事业走向成熟。

  上世纪70年代初期,刘光鼎的目光又聚焦在了油气储量远景巨大的东海上。并像呵护一棵幼苗一样,为东海的油气勘探事业播种、浇水、施肥、剪枝……

  1983年6月的一天,宿舍门被推开,时任地质矿产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局长的许宝文捧着两个瓶子走了进来。瓶内黄澄澄的液体就是出自东海的轻质原油,这就是继“龙井一井”、“龙井二井”后,“平湖一井”喷出的。看着这两个瓶子,刘光鼎再也难以平静:东海的出油关被真正突破了!自己近10年为之奋斗的梦想实现了!许宝文走后,刘光鼎泪流满面。

  万丈豪情报春光

  “中国油气资源真的贫乏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十载寒窗苦读经,万里山海踏歌行。”从上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为寻找油气,刘光鼎几乎走遍了祖国大地,航遍了渤、黄、东、南四大海域。在海上做了30年的地球物理实测工作,带领他的学生和团队解决了诸多高难度技术问题,为我国的海洋石油勘探扫清了障碍,为一个个海上大油田的发现,也为实现“查清中国海、进军三大洋、登上南极洲”的宏伟目标奠定了基础。

  他亲自主编的《中国海区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成为中国海地学研究的里程牌。他花费数年心血,摸清了中国大陆的三横、两竖、两个三角的宏观构造格架和五幕演化史,并首次通过大地构造格架和演化史,指导我国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刘光鼎功成名就了,他也从青年、壮年步入了老年。不过,无情的岁月也无力阻止他前进的步伐,刘光鼎依然精神矍铄,充满着创造创新、为国奉献的激情。“青山碧水多辽阔,妙手取出聚宝盆”,酷爱诗词的刘光鼎豪情满怀。

  然而,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油气消耗量剧增,从1993年开始我国又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当年进口为3000万吨。年复一年,2004年增至1.2亿吨,2007年更达1.968亿吨之多……油价一路攀升,油荒多次出现,石油牵动了国人的神经,更令刘光鼎坐立不安!

  “不识沧桑变化,焉得油气万斛?”上个世纪中叶,冲破海相生油藩篱的理论创新,成就了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工业第一次创业的辉煌。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形势,中国油气工业急切地呼唤着再次理论创新和第二次创业。

  “我感到了肩头责任的沉重,我是中国的资源科学家,我们应该在中国的大地上、海洋里找出自己的石油,中国不能再次成为贫油国。”刘光鼎踌躇满志,而这信心来源于他潜心研究多年的“前新生代海相生油理论”。“我这个理论不是从天而降。大学毕业至今,50多年来,不论我在什么岗位上,从没放弃对寻找石油、天然气的研究。”

  2001年8月17日,刘光鼎在题为《关于中国油气资源的二次创业》报告中大声疾呼,“中国油气资源真的贫乏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两次油气资源评价都说明,我国油气资源的潜力巨大,目前探明储量不到三分之一,至少前新生代海相碳酸盐岩领域就有待于勘探开发。……如果说中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第一次创业是在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中获得油气资源,那么,石油天然气的第二次创业则应该是从突破前新生代(中生代和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的油气开始。……中国油气资源前景是美好的,只要我们针对中国的地质情况,大力发展地球物理方法,就一定可以找到并开发出更多的油气资源。”

  在这份获得“中国科协优秀建议奖一等奖”的报告中,他用创新的思维模式,根据多年来对中国大地构造格架和演化史的研究,指出海相找油应是中国今后寻找能源的新思路和新领域。由此,刘光鼎成了中国油气二次创业的代名词。

  思路一变天地阔,前新生代海相生油理论像一束报春花,迎接着中国油气工业第二个春天的到来。刘光鼎建议后的几年时间里,海相19地层争相喷油。2001年,胜利油田的“胜海古二井”钻遇工业油流,日产1059吨;2005年,川东北的普光大气田获得每天50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2007年,还在川东北,又发现无坝、罗家寨、龙岗大气田;接着,在塔里木发现塔河—轮南大油田……

  陆相生油曾是中国的一大特色,而今天,陆相之后还有海相,这将是一个更大的特色,一个更加美好的前景。中国油气的二次创业已经拉开帷幕,再创辉煌指日可待。

  “踏遍青山人未老”,已经年过八旬的刘光鼎依然活跃在各大油田勘探一线。除了一生都不能割舍的油气,他的身影还开拓性地出现在一些前沿而重要的领域:军事地球物理学、浅层地球物理工程、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对金属矿床攻深探盲、寻找大矿富矿……

 

  科学浅说

  地球物理学

  地球物理学就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应用物理学,包含许多分支学科,涉及海、陆、空三界,是天文、物理、化学、地质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独立的分支学科主要包括,地震学、重力学、地电学、地磁学等。

  狭义理解,地球物理学指的就是固体地球物理学。这一般又可分为两大方面:研究大尺度现象和一般原理的叫做普通地球物理学,利用由此发展出来的方法来勘探有用矿床和石油的,叫做勘探地球物理学(或物理探矿学)。应用于工程地质勘探、工程检测的发展为工程地球物理学,应用于环境探测和监测及环境保护的形成环境地球物理学。

  海洋地质学

  海洋地质学既是地质学的一部分,又与海洋学有密切联系,是地质学与海洋学的边缘科学,主要研究地壳被海水淹没部分的物质组成、地质构造和演化规律的学科,内容涉及海岸与海底的地形、海洋沉积物、洋底岩石、海底构造、大洋地质历史和海底矿产资源。

  海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涉及许多学科的领域,具有极大的综合性,而且与技术方法的研究,特别是测深技术、地球物理、海洋钻探、海底观测和取样技术的研究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海洋覆盖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人类未来的重要资源基地。海洋环境地质和灾害地质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海洋地质调查还是海港建设、海底工程和海底资源开发的基础。因此,海洋地质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专家评说

  刘光鼎先生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是国内外著名的海洋地质和海洋地球物理学家。他性格豪爽,正派耿直;为人热情,乐于助人;他身强力壮,工作能吃苦,无论是做科研工作还是做行政领导工作都干劲十足。他在国内、国际地球物理学界和海洋地质学界都享有盛誉。他在我国海洋地质勘探方面做了许多开拓性的工作,为我国地球物理勘探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地质学、沉积矿床学家 叶连俊

  刘先生业务拔尖,管理出色,几十年如一日地充满激情,永不疲倦,不计较个人名利。这一切源于他对国家、对民族的爱。他心里总惦记着国家的事,满腔热血地去完成国家交给的任务。石油之外,他还亲自抓黄金。在中国石油低迷的时候,他又提出二次创业的新思路,一种指导性的意见。他永远都是一个走在前面的人,我佩服他!

  ———中国月球探测首席科学家 欧阳自远

  刘先生是一个有个性、有魅力、非常容易接近并可以亲近的真实的人。……刘先生既是战略家又是战术家,是大科学家,是科学大家。———地球物理学家陈

(责任编辑:叶瑞优)
关闭窗口
© 1996 - 2019 澳门赌场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